西晃山调查第07期西晃山一个猎神的

编者按

位于麻阳、芷江、鹤城三县区交界处的西晃山脉,东起鹤城神鹤谷、西接贵州万山与碧江区,北临锦江、南达潕水,周围五百里有奇。因其主峰西晃山而得名。西晃山北主要居民为苗族,山南山西主要是侗族,山东麓为汉族与土家族。古代尚有一部分瑶族融入到当地,如今难以区别族群边界。西晃山现存二十多个特色古村古镇,上万栋特色民居,两个生态保护区,环境优美,素有世界长寿之山美誉!在怀化神鹤集团董事长陈波先生支持下,年国庆期间,我们组织了一个课题组,对这里的养生文化进行了初步考察。

金厂坪猎人老杨,今年快八十岁了。他是西晃山一带传说中的猎神级别的猎人。为了狩猎,他在西晃山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结有一个草庐,他称棚子,一个人带着几只猎狗在棚子里断断续续生活了几十年。前几年,家人孩子们见他年纪大了,怕他打猎出意外,强行把他接下山来,他这才从打猎岗位上退休。由于长期单独生活在森林中,他习惯于安静。下山后,应他的要求,家人在村子旁边重新起了一栋单家独院,供他与老伴居住。

(习惯了安静的猎人老杨下山后,家人为他两老在偏僻的地方修了住房)

在中秋节这天,我们来到他家中,见到了这位老猎人。听他讲起那些永不回来的狩猎故事。

老杨人不高。但精神特好。虽然年近八十,说话声音依然洪亮,说到得意之处,眉飞色舞,全然不像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由于时间关系,加上老杨家里孩子孙子们都回来陪他过中秋,我们在一个多小时的访问中,只问了几个问题。现将这些访谈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个离我们越来越远、充满了传奇的狩猎时代。

(老杨讲起打猎的传奇,整个就变了个人似的,说话非常有激情)

个问题:为什么要一个人住在深山中打猎?

一来野兽主要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离村庄比较远。从村庄出发上山去打猎,路上会耽误很多时间,也消耗很多体力。

二来很多猎物多半晚上出来。白天遇到的野兽较少。白天发现一些猛兽踪迹,晚上就要去一些路边放套放炸弹。天亮前必须去收套取炸弹。免得行人上山的时候被套套住,被炸弹炸伤。住在棚子里才能及时处理完这些事。有时候半夜听到炸弹响了,立马带上猎狗就要去追猎物。这些猎物被炸伤之后,斗不过我的几条猎狗。很快就会将猎物打死搞到手。

第二个问题:一个人住在山上打猎,不害怕吗?

不害怕,还有几只猎狗陪着呐。你别看猎狗,虽是动物,可比几个人厉害多了。一般的野兽都搞不过我那几只猎狗。

不过打猎还是很危险,野兽毕竟还是非常凶猛。以前,村里有一位抗美援朝的 转业回来的。他可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英雄好汉。但是见了猎物,就不一样了。有一天,他邀我上山打猎。他与一只两三百斤的大野猪狭路相逢,腿都吓软了,手上拿的杆子(梭镖)都舞不动了。哈哈。我当时在坎上边,连打两枪(土制火药 ),火子(引信)都没打起火。还是我的猎狗上前挡住了野猪。保住了他一命。

第三个问题:几十年的狩猎生活,遇到过危险吗?

肯定遇到过。

也就是与那个 一起打猎那次。他吓懵了。几只猎狗虽然牵制了野猪。但是,受伤的野猪比平时还要凶残几倍。我当时一看,形势万分危险,也就顾不得许多,丢了(火)枪,直接跳下去,抱住野猪的头。与它滚在一起。加上几只猎狗、他( )一起,经过老半天的,才将野猪打死。我这左腿当时就被野猪叼开一条大口子,至今走路都带残。

老猎人说着将左边裤腿搂起来让我们看腿上的疤痕。

我们这的 ,都靠自己造火药。有一次,我用火药做炸弹,炸弹响了。把我左手几个手指炸断了。

他说着,伸出手让我们看。有三个手指只剩下半截了。很吓人!

可是老猎人说起这故事格外开心。仿佛又回到年轻打猎的场景。

(老杨伸出左腿给我们看被野猪叼出的伤疤)

(老杨左手三个手指被自制火药炸掉)

第四个问题:这西晃山都有些什么野兽?

以前,西晃山老虎豹子可多了。解放后,这里的老虎豹子逐渐少了。 一次打到老虎是六二年。六二年之后,山上再也见不到老虎豹子了。

以前很多麝香。十多年前还能打到麝。现在没有看到麝了。

现在还有白面(土名,学名果子狸)与穿山甲。穿山甲是二级保护动物,非常珍贵。这些动物现在都不能打了。偶尔也可见到山羊。

最多的是野猪与兔子。只要不进保护区(西晃山建有好几个生态保护区),这些野兽可以打。现在还有几个猎人一年要打到好几头野猪。有三百多斤的野猪。可赚不少钱。

第五个问题:住在深山中,除了打猎还做点农活吗?

打猎在晚上比较好。冬天白天也可以打。一般情况下,白天还是要做农活。我在山上开了几亩地、几亩田。平时就在山上种地种田。我都用的是自己的种子。每年收割之后就自己留点种子。不去市场上买种子。老品种好处多,虫少病少,省了很多打农药施化肥的麻烦。我用施化肥、打农药的功夫可以多打猎。收获的粮食和菜留一点在棚子里够自己吃。其余的挑回家里送家人孩子们吃。今年村里种的那些老品种香稻、麻糯,都是我在山上留的种子。现在这些种子,很少人有了。

最近十多年,人也老了点,打到的猎物少一点。我主要是舍不得离开那个住了几十年的棚子,还有那几亩田地。打到的猎物比较少,种的粮食比较多。都是老品种,饭好吃。

(老杨家的鸭子就这样放在野外,这是古老狩猎文化的遗迹)

这次访问,让我们接触到一点传说中的狩猎知识,也知道了西晃山曾经是珍稀动物的 。可惜时间太短,这次没有深入访谈,还有许多让我们好奇的东西没有问。另外就是这次访问没有机会去深山参观老杨的那个草棚子。我猜想,那个棚子所在的地方,应该是风水宝地。下次一定去。

(作者为东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END-

编辑|李璋奇

图片|崔玉静胡大娟

主办

东北大学中国满学研究院

湖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

营运

泸溪县辛女国文化有限公司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