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一日一度(ID:yryd)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张艾嘉
01
年,台湾歌手金智娟,
在香港认识了一位北京的舞蹈家。
那个时代的政治空气下,两人虽然相恋,
却看不到未来能走到一起的可能。
明知如此,金智娟还是无法压抑内心,
飞蛾扑火一般投入了这段感情。
那时,她在纽约与王菲同住,
时不时托王菲回北京捎上礼物和情书。
回台湾后,又四处走穴,攒了半年钱,
从香港转机,风尘仆仆赶往北京与情人相见。
为了这段感情,她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
可后来才知道,对方早已有了妻女,
烈火般的恋情,最终烧出一片伤心。
金智娟曾花5分钟讲了自己的事,
讲述了那些零零碎碎的思念之苦。
李宗盛听了,当时并未多说什么。
突然一天,下午2点多,
李宗盛到一家牛肉面馆吃面,
看到手边的餐巾纸,他对老板说:“麻烦你借我一支笔。”
老板将笔拿来,李宗盛便开始写,
发酵的句子瞬间从笔尖流泻而出: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
漂洋过海的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
我连见面时的呼吸
都曾反复练习
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
表达千万分之一…
陌生的城市啊熟悉的角落里
也曾彼此安慰也曾相拥叹息
不管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局
金智娟拿到歌后,一唱便潸然泪下,
连续两次录音,哽咽到无法说话,
直到情绪慢慢缓解,才又重新录制。
这样的事,在李宗盛的创作中不止一次,
他似乎有一种天然遣词造句的魔力,
能用最简单的词,描述最复杂的心境,
能用最直白的句子,抓住最隐秘的情绪,
能说出多少人经历了、自己却都讲不清的悲喜。
若说写世情计算,无人能及张爱玲。
那写岁月心事,便无人可比李宗盛。
02
读书时期的李宗盛,
长得不帅,脑袋也不灵光。
父亲是台北一家瓦斯行的老板,
生意做得不怎么样。母亲是中学教员,
对任何事都抱着一种做到极致的态度。
然而不巧,李宗盛那时实在太笨了,
笨到初中升高中成绩烂得一塌糊涂。
李母一出门,人家就凑上来问:
“潘老师啊,听说你家小李落榜?”
搞得李母脸上非常挂不住,深受打击。
某天,一人找到李母说:
“听说有个补习班,让小李去吧,
只要进去,保证你家儿子能考上。”
李宗盛剃了光头,
被送进了“魔鬼补习班”。
每天早上五点就被母亲送去学校,
念了十个月,天天挨老师揍。
那时候老师打人用的是饭瓢,
教训学生直接照脸上呼过去,
再不然就用藤条打大腿内侧,
“啪”的一下上去,人当即就跪下了。
虽然很不人道,但打是打出了效果,
第二年放榜,整个班就两个学生没考上。
只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两个学生里面,
一个就是李宗盛,剩下的那一个,
脑子方面有些轻微的智障。
“那时候,我家里对我将来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是不抱任何期望的。”
在李宗盛的记忆中,
那个夏天是“惨绿色”的。
他满脸青春痘,不爱说话,也没朋友,
唯一熟悉的就是修瓦斯炉和热水器。
想到学校军乐队指挥威风神气的样子,
连五线谱都不会他,居然跑去考艺专,
结果两科都考了零蛋哭着回去。
而就在这时,邻居陈明章找到了他,
这个日后为侯孝贤电影《恋恋风尘》做配乐的人,拿出一把吉他弹奏,想让他开心开心。
听到吉他曲的一瞬间,
14岁的李宗盛觉得一道光照了下来。
那个暑假,他一边帮着家里送瓦斯,
一边跟着陈明章学吉他。
音乐,成为了他晦暗青春里的唯一光亮。
我是一个瓦斯行老板之子
在还没证实我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以前
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忙送瓦斯
我必须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后
在新社区的电线杆上绑上电话的牌子
我必须扛着瓦斯
穿过臭水四溢的夜市
不管怎么说,书还得念。
李宗盛最后读了一所私立工专,
学的是电机。第一年还能敷衍,
等到第二年读什么微积分、流体力学,
每天上课他都如坠五里云雾。
没有傲人的颜值,没有幽默的谈吐,
每次群体聚会,李宗盛都像个边缘人。
当时,为了不再让家里人操心,
他谎称课业及格,明明欠下了学分,
他还不动声色,照样回家。
5年后,周围的同学都顺利毕业了,
他掰着指头一算,竟欠了学校个学分,
无奈之下,断断续续又念2年,还是没念完。
所以那时,环顾周身,无人看好李宗盛,
大家不是看不起他,而是根本看不见他。
03
村上春树曾如是写道:
“尽管眼下十分困难,
这段经历日后说不定会开花结果。”
20岁之前的李宗盛,可谓历尽了挫折,
每多走一步,就会被别人多看衰一次。
他敏感、孤独、自卑,不被他人重视,
而这恰恰又锻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成名后,他认识了一个叫张培仁的音乐人,
此人何许人也?就是那个把窦唯、张楚、何勇送往香港红磡的魔岩文化掌舵人。
得知张培仁和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
曾经一样被冰冷的现实困在原地,
他为好友和自己,写下了一首歌,
那首著名的《和自己赛跑的人》。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
最常见的就是你的女友离你而去
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打击
你我都曾经不只一次的留级
在那时候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
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
一开始,李宗盛的确跑得很慢,
但当意识到自己读书难以成才后,
他想起吉他带给自己的喜悦,
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了音乐上。
在校园里,他整日抱琴苦练不止,
他开始自学乐理,大量听西洋乐。
尽管所有人都不觉得他能有所成绩,
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期许:
“当时,我只觉得自己是开窍晚,
恰恰是个不会念书的孩子而已,
我没有能力去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那就成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李宗盛。”
一个人,如果不想一生碌碌无为,
第一件事,就是认知自己,接受自己,
并同时保有对自身绝不放弃的决心,
而这,正是李宗盛那7年里所做的事。
彼时,正是台湾民谣风行的时代,
一次校园巡唱会上,李宗盛的两个学长,
因一首原创的歌曲而成为了校园明星。
李宗盛主动找到这两位学长,说:“我们三个人组个合唱团吧?”
就这样,“木吉他合唱团”成立,
并很快就发行了一张民谣专辑。
从这时起,李宗盛开始跟自己赛跑了,
每到暑假,他要回家做工送瓦斯,
这种苦力会让他的手变得很粗糙,
手指关节因发力而变得酸痛无比,
可他忙了一天还是会坐下来练琴,
一直练到自己的指关节僵掉为止。
那时他就想做音乐吗?也不尽然,
他只是抱着琴,如同抱着一个信念:
“我的人生,不会像人家想的那么惨。”
在木吉他合唱团里,
李宗盛还是不太受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白癜风口服什么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