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有幸给木木西里管理层做了第一次的管理集训,从13:30-20:40,连续7个小时的集训也创造了我迄今连续培训的最高纪录,然而过程中却完全没有觉得累,甚至很享受这一段相互碰撞的时间,只是辛苦了木木的宝宝们,心里肯定在“骂”我这个老阿姨哈哈,7个小时的连续烧脑后聚餐,就只听得一片狼吞虎咽的声音,然而从大家上课的状态,和课后的反馈与行动计划来看,伙伴们也很享受这一段学习之旅。现在抽出几个小时的空档,来Mark一下和木木西里的这一段不解缘分,和第一次给其他公司输出外训的经历。
——题记
一个盘旋四年的疑问四年前,木木西里在朋友圈里,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一群高校毕业的舍友,同学们,放弃top企业的工作,共同蜗居在上海嘉定窄小的格子间,领着远远低于上海最低薪资的工资,每周工作超80小时,他们在这股席卷全国的创业潮中,立志想要改变一个行业的现状:高校仪器采购供需失衡,信息不透明,利益捆绑,用互联网的方式颠覆这个行业的玩法;
四年间断断续续有一些关于木木西里的零散消息传来,比如又有小伙伴放弃高校的体面和福利房而加入,比如在某高校的校招中一千多份的简历引爆全场,比如CEO每天必做的各种励志演讲等等,然而更多的,它还是一个谜;直到今年3月份,有幸参加了木木西里四周年年会,其中的震撼与感动,远超之前参加过的任何一场年会:比如全员上下一心的凝聚力,比如每个人脸上和公司荣辱与共发自内心的真诚与活力,比如四年之后丝毫没有削弱的战斗力,这是多少组织梦寐以求的状态呢?
年会上崔哥的分享
年会上,几位主要创始人同忆及创业经历洒泪现场
当然,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嘛,公司氛围当然会好很多,当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并非每个创业公司都能做到这样,见过更多的创业公司,同样来人的规模,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内耗上,每个人都很牛,但是牛人重点不是在干实事儿,而是在那搞事情。那时就一直有个疑问盘旋在我脑海:是什么支撑他们在一路坚持?毕竟,前几年,更多的是需要投入与积累。
一段共同的学习之旅而更有幸的是,4月份,CEO崔哥找到我,说想好好做一下管理层的培训,而我鉴于和木木西里的缘分,也主动请缨希望借用这几年培训上的积累,可以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这里面,我做了一些什么:1.和崔哥的深入沟通:从高层的视角,界定期望,提出问题;2.每位管理层1-2H的one-one沟通,一方面个性化的诉求做一对一的引导交流,另一方面大家共性的需求,结合组织发展的需要和高层的期望,输出培训主题与框架;3.具体的课程开发与授课。
授课现场,谢谢小伙伴给我留下的瞬间,hmmm我觉得培训现场还缺个摄影师??
而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让我逐步找到了当初问题的答案,两个情:一个是情怀,一个是情感。情怀说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也就是愿景,很多人感觉就是画大饼,这个事儿看上去有点虚,但一旦人真的认同,这种力量是无以比拟的,比如,木木西里这样一群人,他们想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这种力量可让他们放弃很多的东西,在一种条件相对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扎扎实实去做实事儿,尤其是在现在相对浮躁的风气之下,这个本身就挺可贵。情感说的是崔哥带领的这一帮子小伙伴,营造的是一种彼此之间除了工作关系更加彼此信任和亲如兄弟姐妹的关系,这会让人觉得,和这样的老板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有奔头。
我想说的那些事儿而从0到1,从崔哥和我聊到想做培训这个事儿,到6月2日第一次管理课程落地,我纯粹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个事儿,有压力,有焦虑,更多的,是收获与感动,和大家一起分享:
1.信任是万能的开始崔哥把公司人员目前遇到的痛点,和我做了详细的沟通,同时one-one过程中,每位管理层都和我几乎是毫无保留的和我交流,甚至有的小伙伴和我说,有的话,只和我一个人说过,所以这里也要感谢每一位伙伴的信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我才能集中精力尽可能精准的定位到大家的需求,并做对应的课程内容与环节的设计,而从结果上看,值观来说大家上课的时候听起来,才会觉得这就是木木西里眼下需要的,说的就是他们自己。当然这种信任不是凭白产生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力争第一次沟通时是和每个人面对面来聊,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也至少先相互打过照面再远程沟通;
现场团建
而类比到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信任感更是超越职权之外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一个团队内部,如果领导者创造的环境是彼此信任,让团队成员在组织中感到安全,那么成员自然会集中精力发挥自身才干与能力,并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危机;相反,如果领导者创造的是一种不信任甚至对抗的氛围,那么团队成员在组织中本身感受到的就是不安全,他们会被迫消耗时间与精力来保护自己,这对于整个组织而言,就是一种战斗力的消耗。
?2.教是最好的学从现场授课的收获来看,任何一场培训现场的伙伴对于课程内容的碰撞与丰富,远远对于讲师在那自个冥思苦想来的多,只有更多的学员才能提出更多的角度,才能更加拓宽讲师对内容的理解;从理论上来看,戴尔的经验之塔我们也能看到,从学习成效的角度来说,阅读带来的只有10%,而实际行动和教给其他人带来的转化却高达90%,教才是最好的学;而从实际的管理行为中来看,很多管理者存在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点,也是时候更新了,管理者天然的属性就是通过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如果时时想着怕被下属超越,最终固步自封的只能是自己。
3.培训现场的教学相长各位伙伴们,你可能不知道,不论一次演讲,一次会议还是一次培训,你的状态对于台上的演讲者,发言人,培训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观众的参与和投入,将最大程度的激发讲台上的表达者最大的潜能并释放最好的状态。举培训师的例子,我不止一次的听到身边的培训师和我吐槽:今天的这一群学员,任凭我怎么调动,就是特别闷,所以我就自己在那干讲,特别没劲。当然,这和培训师本身的个人魅力,以及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不无关系,但确实也存在这样的学员,一张“冰山脸”从头至尾,到最后看反馈评估才知道人内心早已火热只是面不改色而已,真是泪奔…所以,作为一名讲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与能力,学员待你如冰山般寒冷,你待学员自始至终如初恋般温暖,毕竟,那是你的场~而如果作为观众,如果内心早已激情澎湃,那就不妨表达出来啊,又不需要故作高冷吊妹子~
4.以学员为中心大学时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中心,更多的是老师在讲,学员疯狂的记笔记,记了之后就忘,考试时靠临阵磨枪,考完了也就还给老师了,这样的模式必将被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而取代,包括逐步流行的场景化教学,翻转课堂,引导技术等等,出发核心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以老师为核心,转向以学员为核心,老师的作用更多是一个引子,通过各种活动与环节,并加上提问的技术,让学员自己去悟,去总结提炼,这样沉淀出来的,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才会和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自己当下的情景形成连接,并转化成未来的实际行动。
视频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