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文明
一东方先祖:北京人
从地质变化来说,亚洲与非洲发现古代人类先祖的可能性相对大于澳洲、美洲。这是由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的地质变化中,亚洲与非洲的自然环境更为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在人类防御能力和生存能力低下的条件下,人类首先选择安全的地区生存。古代人类在大冰期严酷自然条件的逼迫下,在海平面升高、大洪水冲击的困难条件下,向亚洲高原与非洲高原这种海拔比较高的地区运动,以求生存。并且在高原上有较大河流的区域居住,这里有较好的冲积平原等,利于发展农业与养殖,在亚洲与非洲形成了最古老的文明。以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过度垦殖,造成这些地区沙漠化,使得古代文明灭亡,这就是后话了。
而欧洲及一些海岛,地势相对低洼,气温相对低一些,这都不利于古代人类生存。在大冰期时,这些地方全部在冰川覆盖之下,地球转暖时,又是森林地区或是沼泽地,不利于人类生存。所以古代人类生存与文明都不可能长久持续。但是这些地区也有断续的古人类化石出现,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体系,也没有演化出以后发达的古代文明。
当人类产生之际,正是地球地质经历变化之时。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亚洲的青藏高原地质发生变化,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等开始升起,也有人称之为造山运动。从5000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全新世,青藏高原一直在升起,平均高度早就超过了4000米。这就使得中国、印度、乃至整个亚洲的地势升高。青藏高原的升起,使得西伯利亚冷气流与印渡洋暖气流之间的对流隔断,使得西伯利亚冷气流不得长驱东来,也使得西南季风形成,给印度半岛和中国西南地区带来随季风而来的雨水。这种影响一直及于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太平洋与印度所形成的夏季季风温热湿润,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南风”,有利于农业发展。1而非洲大陆则是古人类与猿类的另一个选择,这里是典型的古老大陆,第四纪以来,一直与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是比较稳定的地区之一。第四纪最后一次大冰期的干旱气候,使这里成为草原与森林交界地区,多种的植物与动物类型,为古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但是南部非洲没有尼罗河那样的大河,所以人类可能从这里北上,寻求能发展农业文明的地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亚洲的东亚南亚与非洲的东非南非,现在的气候比较干旱,这是近万年以来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结果,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这些地方的气候相对温润,反而比其他地方适于人类生存。
与非洲直立的古猿类同时期,亚洲有没有类似的人类先祖?
EugèneDubois
1884年,在印度尼西亚工作的医生尤尼琴·杜布瓦(EugèneDubois)宣布,他在当地的特厄尔河河床中发现了直立人(Homoerectus)化石,有一块头盖骨、股骨和牙齿。这种直立人被称之为猿人(Pithecanthropus)。发现者认为,这是从猿向人的过渡,也就是说,是与非洲发现的南方古猿同一类型人类先祖。可惜的是,杜布瓦的发现一直没得西方学术界的承认。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多数学者反对将印尼等地发现的猿人看成是人类先祖,他们坚持认为人类是一元起源的,只有非洲的南方古猿才是人类共同的先祖。
中国的北京地处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区,在北京南边的周口店,北依山林,就是北京西山,南边是华北平原上的草原,是古代人类最易于选择居住的地方。这里的地质是石灰岩地区,但山清水秀,不远处有一条小河,这里就有多种动物生存,山林地区的猕猴、野猪、斑鹿等动物,草原上有野马、羚羊、大象、野牛等。大量迁移的动物有肿骨鹿(Sinomegacerospachyosteus),这可能是北京猿人最易于猎取的对象之一。周口店河可能形成一些小湖泊和小型湿地,生活着水牛和犀牛等大型动物和河猩、水獭等小型动物。再向远方一些,这里与草原沙地相连,可能有鸵鸟、骆驼等动物存在。从自然环境看来,有些相似于奥杜威大峡谷,但自然多样性与气候优越于奥杜威大峡谷,这就使北京猿人可以在这里长期生活。
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中国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12月2日,在中国北京西南约48公里的周口店地区挖掘了一块头盖骨,这就是以后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pekinenisis),简称为“北京人”(PekingMan)。北京人生活在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0万年前。这一人种就是所谓的智人人种,是最早的人类。北京猿人的头盖骨是中国科学家裴文中等人发现的,其鉴定者是体质人类学家弗兰克·魏登莱克(FranzWeidenreich,即魏登蓝)由于这位西方人类学家的鉴定,北京猿人较早得到西方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这位人类学家也因此名扬四海。以后在南京的汤山地区发现了同一历史时期的汤山人,这就证明北京人的发现不是偶然现象,亚洲猿人活动地区是相当大的。
北京猿人头盖骨
北京人的发现意义重大,这是人研究史上第一种与现代人类基本相同的人类。让我们引述一段北京人的发现者裴文中教授的论述:
裴文中
中国猿人北京种已具有人类的基本特征。在长期的劳动中,双手适应于复杂的动作,日渐灵巧。他们的上肢与现代人极为近似,除上膊骨的骨壁厚,髓腔较小外,完全具有现代人的形式。锁骨也与现代人没有特殊差别,腕骨中的月骨也具有现代人的一切特征。由于长期直立行走,中国猿人北京种的下肢骨,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股骨的主要形状,例如大小、形状、比例以及肌肉的附着点等,都和现代人相似。但是股骨干的内侧缘显著隆起,最向前弯曲的部分在骨干中部以下的周径最小之处,这些特征类似大型的猿类。中国猿人的脑髓较现代的大型猿类发达。平均脑量为1043立方厘米,比大型猿类大两倍以上,属于现代人的脑量变异范围之内。从体质形态及中国猿人北京种制作石器、能够劳动等方面判断,他们应具有音节的语言。1
从体质上来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从猿类向人类迈进,终于完成了最后的一步。历时400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最终写下辉煌的一页。
北京猿人开始用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用火发现之一,意义极为重大。在发现北京猿人之前,只有尼安德特人(Neandelthalman)有用火遗物,尼安德特人要晚于北京猿人20-30万年,尼安德特人生存于距今20-30万年前。北京猿人用火的发现,在当时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到40-50万年前。当然,在非洲斯瓦特克兰斯的南方古猿与人类洞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火烧遗骨,这是100万年前的用火,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用火纪录。这里的火可以断定是篝火而不是野火,但是没有燃火地点,所以还不能看作是完全确凿的用火结论。
二中国上古前文明特征的显现:小石器制造
最重要的是北京猿人独立的石器制造,这是中国猿人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石器制造并不是中国猿人的发明,南非古猿已经开始制造石器。但是,北京猿人的石器与南非古猿有所区别,它们属于不同时期的石器。南方古猿等早期石器代表类型是所谓奥尔德沃石器,这是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地区的阿瓦什河谷发现的石器类型,其年代在250万年之前,属于奥尔德沃文化,这是最早的石器制作技术规范。这种石器主要形状是有锋利边缘的小石片,也就是经过敲击形成的砍砸器。这种石器的主要作用是切割与刮削,可以用来切割分离动物的肉、皮、骨等,也可以用来切断植物。通过试验说明,这种最原始的石器已经可以切开大象的厚皮。但是,这种石器不能用来作为长矛的矛尖与箭簇,所以攻击性不大,作为武器的功能就受到限制。我们可以断,当时猿人们与野兽的斗争中战斗力并不够强大,从这些石器在动物骨上的刻痕可以判断,猿人们可能当时是食用已经死去的动物或是腐肉。
北京猿人石器用一种特殊的打击方法来制造。这种方法的类型属于更为高级的石器技术──阿舍利文化类型──这是19世纪在法国阿舍利发现的石器类型,这种石器的特点是从两面加工的,即所谓双面器。可以有石刀与石斧,有可以用手执握之处,这样便于用力。这就有更强的进攻性。同时,北京猿人的石器加工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欧洲同一时期的石器。
1993年前后,在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与山顶洞人同期的猿人,也就是说大约五十万年前的古人类:
吴新智
据吴新智院士介绍,经多学科专家的系统研究,全面系统揭开了南京汤山葫芦洞猿人遗址的地理地质背景,南京直立人1号、2号头骨及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孢子花粉,植硅体化石和洞空成因演变,并用石笋热电离质谱和哺乳动物牙化石氨基酸外消旋测年数据,阐明了南京直立人的生活环境和年代。专家们一致认为,南京直立人及其伴生的哺乳动物群相似,南京汤山葫芦洞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属于同时期的古人类遗趾。…有趣的是,1号头骨鼻梁高耸及上颔骨额突在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中很少见,而在欧洲人类化石中出现较多,表明“南京人”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曾有与外地区古人类杂交的现象…
专家们还运用热电离质谱测年等科技手段,推测当时汤山地区气候干冷,冬季古长江结冰,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冰期时代。根据洞中生长的石笋年龄和钙板测年表明,葫芦洞堆积从距今50万年前开始,洞口于距今10万年前封闭。1
中国考古学的发现还证明,从北京猿人到现代人,其间的历史过程是连续的,在人类发展的各阶段都有相应的化石。
蓝田人
黄万波
1963年6月到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黄万波、汤英俊和张宏三人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子发现一个猿人下颔骨,考古学家吴汝康命名为中国猿人蓝田种(SinanthropusIantianensis),从地质年代来说,属于更新世中期,这里也有石器发现,估计与北京人时代大致相同。1957年到1959年,王择义在山西芮城县的合河附近,出土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1960年贾兰坡和王建等再次在当地进行挖掘,1960年9月13日新华社发表报道,认为山西的旧石器文化的时代早于北京猿人。以上这都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稍后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化石也在中国有新发现,主要是1958年在广东韶关马坝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称为马坝人。时代为更新世晚期。吴汝康等科学家鉴定,历史时代相当于尼安德特人。
1953年,考古学家王择义在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旧石器与哺乳动物化石,次年发现三枚人类牙齿,1958年报告发现丁村人。吴汝康教授认为,丁村人是中国猿人与现代人的过渡阶段。生存时间与尼安德特人接近,丁村人特征与蒙古人种接近,与白种人不同。
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的人类是智人阶段,与现代人相同,这一时期的发现对于人类文明起源有重要意义。中国发现的主要有柳江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套人与山项洞人的发现,这些人类发掘不只是个别人种的发现,而是一种重要文化遗址的发现,都有大量的石器、动物化石等。据裴文中判断,河套人与山顶洞人已经进入了“原始氏族社会”,这个时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他指出:
吴汝康
要之,山顶洞人的文化,很大程度上阐明了人类文化的起源。从石器的使用发展为骨角品的广泛应用,是由原始向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这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划时代的变化。……山顶洞人以后,人类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石器时代,社会组织方面也达到母系氏族社会的阶段,……。2
笔者赞同这种看法,中国考古已经证明,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亚洲与非洲一样,也是从猿向人进化这一历史进程的伟大舞台。从进化过程来看,除了古猿类没有发现之外,人类的古代人种进化过程是完全的。
现在,人类文明已经为我们拉开了序幕,人类经历了近四百万年的历史演变,体质上完成了向现代人类的进化,社会生活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形态与氏族公社形态,生产上经历了早期的采集与渔猎活动,向高水平的采集与渔猎活动转化。人类发明了语言,开始建造房屋,生产工具从旧石器推向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文明产生的主要因素已经基本具备。
人类文明即将开始它的宏大乐章,这一乐章的主标题是“人类是宇宙的主人”。尽管这一提法可能会被看成“人类中心主义”,但是,蒙昧时代的遗迹却会给人们展示惨痛的历史,170万年前南非斯瓦特克兰斯的人类先祖头骨上残留的豹子牙齿痕说明,就在人类先祖居住的洞穴前,人类还是不能免除猛兽的捕杀,而且尸体还被猛兽保存到安全的地方,以防食腐的土狼来抢夺。当人类处于蒙昧时代,人类的处境是相当可怜的,人类体质在自然界并不是最强有力者,他只有依靠自己的精神,人类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只有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他才能爱护这个宇宙与地球。人类之伟大,在于人类精神与文明的伟大,这也正是人类区别于其他族类之处。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方汉文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