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这些看起来ldquo吓人rd

彭洋简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8/9199283.html
先锋头:

属新生儿产时损伤性出血,为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初起时中部血肿处紧张,其后血肿处顶部呈现波动,头颅血肿吸收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个月左右自然消退。

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能分泌脂性物质——胎脂,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软。一般在早产的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脂酸时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对液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或撒粉揩去,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婴儿脂溢性皮炎:

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隐睾:

大多数男性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下降,但少数下降延迟或是有部分会停滞在腹股沟内。未下降时应该动态观察,如在1岁内不下降需手术治疗。

粟粒疹:

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位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脱皮后自然消失。仔细看崽崽鼻尖和额头那里的白色点点就是的,不是那几个红坨坨哦。就像白色的痱子点在粉嫩的鼻尖和额头上,煞是可爱。崽崽稍微大一点就看不到了。

鞘膜积液:

往在新生儿终末期发生,以后渐增大,多为单侧性,不伴有腹股沟疝,一般数月后都能自愈。

乳腺肿大:

是胎儿在母亲体内受到母血中高浓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响,使乳腺增生造成的。男女新生儿均可出现,2~3天周消退,部分婴儿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奶汁来。切忌挤压,以免感染。

诞生牙:

是指婴儿一出生就萌出的牙齿,也叫出生牙。以前迷信的说法认为娘胎里带出来的牙是“鬼牙”,要吃人,必须拔除。现代医学虽然对诞生牙的发生原因不完全明了,但对这一种症状还是有明确认识的:诞生牙就是正常乳牙的过早萌出。由于萌出太早,多数牙根尚未发育,常常是软软的,并很松动。

如果因极度松动影响婴儿哺乳或有可能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造成危险时,则应该及时拔除。如果不松动,则应该保留,因为该牙为正常乳牙,拔除后就不会再长,以后可能造成乳牙缺失。保留的诞生牙由于多长在下颌,有可能在吸吮时对舌系带造成摩擦而导致溃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调磨诞生牙或改用汤匙喂养,溃疡处涂用药物治疗。

过敏性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侯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毋需特殊治疗。

汗疱疹:

因在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汗疱疹,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马牙:

我国民间所称的"马牙"或称"板牙"是新生儿牙龈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所致的上皮珠,它呈浅黄白色的丘状隆起,大小如芝麻。人们常认为这是新生儿不爱吃奶的原因而错误的去用针挑,一旦细菌进入便可引起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实际上该上皮珠迟早会自行脱落,不影响吃奶,用不到治疗。大部分新生儿的上腭中线上亦有黄白色的小颗粒,这是粘液腺分泌物盖积之故,不必处理。

毛细血管瘤:

正常新生儿可发生,或出生1~2月出现。大小如米粒或草莓状,突出皮肤,色鲜红,常分布于头,面,颈,肩,躯干及四肢,呈单个或多发性。在1岁内有增大趋势,1岁后多稳定,如无外来损伤,一般6~7岁可自愈。

青记: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时自然消退。

生理性脱发:

一些新生儿在生后数周可出现脱发现象,多数婴儿为隐袭性脱发,头发绵细色浅,少数表现为突然出现明显头发脱落。这均属于生理性脱发。多数小儿脱发数月后可复原,有时可持续数年,但最终均能长出正常的头发,其原因未明。

新生儿的神经反射:

正常足月儿,在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没发育完善,可出现病理性反射,如巴氏征,不属于病理性。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anxua.com/dxzj/9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