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保剑君因突发心梗去世。很多了解他的人,都用不相信,不可能来质疑。因为,他是人们眼中的那个永远都精力充沛,乐于助人,喜爱文学的的哥。不可能患病去世,所以,大家在转发他去世的消息都很震惊和根本不相信他走了。
保剑君,男,回族,年生。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多篇发表。作品见于《民族文学》《诗选刊》《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新大陆》(美国)等报刊。作品被收入《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回族卷》《回族文学通史》《世界华文诗选萃》《宁夏青年作家作品精选》《宁夏诗歌史》等多部集子。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银川作协理事,贺兰县作协常务副主席,银川文学院院聘作家。著有诗集《季节的呼吸》文化专著《银川文化地图》。因病于年12月17日在银川不幸去世,享年44岁。
保剑君诗选
黄昏
在那样一个博大的秋天里
草把羊群隐藏在睫毛的后面
一只鹰飞下来 巨大的羽翼
剪着山的背影 一枚初生的卵
被扇得开始晃荡 晃荡
直到粘稠的汁液 沷了满满一坡
并且 抖出了成群的鸟
这时候 老羊的一双破旧不堪的犄角
抵住了逐渐逼近的黑暗
苹果
不是我喜欢炫耀从春天的萌动开始
就一步步走到了生活的高处
我小心翼翼的克制着内心的颤栗
在如此险峻的枝头
孤独才不会被轻易发现
我向往的那一片天空
依然自顾自的蓝着
我喜欢的云朵依然自顾自的白着
我以为离她们那么近她们的心境
至少被我涉足两次秋天来了我才知道
我们之间依然隔着一种叫做纯粹的东西
其实我真的不会伪装
一世的光阴都没有让我褪去青涩
我抱紧自己的身子
用内心的甜蜜取暖
尽管你们路过我身边时
我会红掉半个脸庞
不是羞怯是你们的目光过于热烈
那些眷恋我的人啊
谢谢你们一次次的牵挂
原谅我心胸狭隘
只能珍藏下一粒爱的种子
朋友眼中的他
28年前,我们同在美洁纸业打工,彼此并不相识。后来他来车间找我,带我到老城民生巷市文联办公处,认识了高耀山,郭文斌,马志恒等老师,在引荐新人方面,他总是不遗余力,古道热肠,身边总有一些文学青年,谋生之余,间或小聚,谈诗论艺,小有欢喜。他是我最早的保险客户之一,也是最美银川人,还是交通音乐台保师傅带你看银川的主角。他的花儿也唱得很好。日子虽然过得忙碌辛苦,精气神总是满满的,好像他是走在野花芬芳的旷野上,有看不够的好景致似的。前些日子,在 他的这种爱好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只要喜欢就去做,总比耍钱、喝酒要好吧。”父母质朴的话让保剑君更有勇气。诗歌、散文,只要写了东西,保剑君就往外投,《朔方》、《星星》、《诗刊》、《黄河文学》……渐渐地,各种著名的刊物开始发表他的文字。
年,保剑君突然决定辞去工厂的工作,改行开出租车。“为啥这么折腾?”同事很惊讶。“为了感受不同的人生。”老保呵呵地笑。
“开出租,创作时间更充裕,而且接触的人和事更多,有利创作!”保剑君坦言。每天下午5时到12时出车,其他的时间全部拿来看书写作。别的的哥一月能挣元,他顶了天就能挣个元。不过,好读书写作的保剑君和出租行业却衍生出一段段有意思的故事。
年,保剑君在银川交通音乐广播做一期的哥的节目,名字就叫“保师傅带您逛银川”。每天4时,音乐准时响起“市民朋友注意了,的哥保师傅带您逛银川啦!”保剑君便通过电话,在15分钟的节目里讲述老银川的民俗、传说、典故、历史。
年,因为种种原因,保剑君退出了这档节目后,仍然有人向他打听,为什么这么有意思的节目不做了,也就在那时,保剑君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出一本关于老银川文化的书。
“大漠雄浑、回乡风情、西夏神秘,这里是草原游牧和农耕文化的交汇点,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希望把自己知道的名人轶事、民风民俗都告诉给别人。”保剑君在一次作家研讨会上,将自己的想法和同为作协会员的保建国交流,后者又拉来了宁夏文化馆的冯小媛女士,三人一拍即合。
为了保证文章资料的真实性,冯小媛从文史馆找来数百本资料,大家一起做摘抄,仅仅这一项,保剑君就记了7大本笔记;为了寻找一些埋没在历史中的文化古迹,保剑君只要不出车,就带着其他两人往外跑;为了听一些久远的文化故事,三人到处打听,寻找还能够记得这些古老传说的老人……越是深入,越觉得紧迫。“很多古老的传说,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迹,都渐渐消失在现代文明之中。这让我们都很着急。”保剑君说。去年8月,保剑君腰椎间盘突出,每天疼得只能吃止疼片,最严重的那一个月,他每天跪在沙发上整理资料,修改文字。成稿出来后,为了节省成本,三个人又分头校对,9遍之后才敢交付出版社付印。
《银川文化地图》的出版,在保剑君看来,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保剑君希望让更多的的哥的姐能够看到这本书,他拿出手机给记者算了一个数字:一辆车一天客流量50人,多辆车,一年就有近1个亿的客流量。
打定主意,保剑君自己开着车跑出租车公司,摆桌子签名售书,每本书只收个成本价。“我的梦想?就是让咱银川的的哥的姐都能开起文化车,让外地人觉得,咱银川真是个好地方。”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保剑君出租车上“开”出文学梦
保剑君出租车上“开”出文学梦
保剑君是银川出租车司机里的名人,的哥的姐们都叫他“教授”。对他来说,开出租车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他文学创作获取灵感的方式。他作品中的很多情节都是源自工作中的真实故事。作为基层作家的一员,保剑君认为这个群体最大的困惑不是生活,而是身边人的不理解,只有默默努力做出成绩,才能为自己正名。
新:现在的日常是怎么样的?
保:每天6点起床出车,下午4点半下班,晚上写作。很规律也很充实。
我从事出租车工作今年已经第九个年头了。之前种过地,有5亩果园,想做个陶渊明式的新农民,后来由于经济不景气,砍掉了果树进工厂打工,在造纸厂工作10年,年开始进入的士行业。虽然从事过多种职业,但文学梦一直没有放弃。
新:可以说你是银川出租车行业里最能写的,基层作家里出租车开得最好的。这种“跨界”感喜欢吗?
保:我因为喜欢文学创作,在村子里被称为“秀才”“农民作家”,在出租车行业里被称为“的哥作家”。年,我在银川交通音乐台开设了一档栏目《保师傅带你逛银川》,每天下午4点开始,我讲述有关宁夏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历史典故、人文地理、民间传说等。我开车营运到点电台会连线我,通过电波向司机和听众讲述故事,反响很大,我因此又被的士司机们戏称为“教授”。
我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农村生活、都市情感、生活故事。出租车司机的经历奇特而又纷繁,每天接触不一样的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红男绿女,演绎不同的故事,特别适合收集创作素材,对于创作来说,大有裨益。
新:文学作品里有你拉载客人遇到的真实故事吗?
保:我写作的一些故事原型确实来自跑出租车。
我多次解救过被传销组织控制的人,劝说并解救过自杀少女,与很多外地外国客人成了朋友。记得年12月的一天,我在银川火车站碰见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打车,他们身边围着两个成年人,不让他们走。女青年十分着急,坐上我的车催促我快开车。我看情况不对,便呵斥了那两个成年人,然后开车。他们开车追我,我只好把车开到西花园派出所。在派出所才了解到,原来女青年被传销组织控制,她男朋友来接她。安顿好他们后,我出来才发现,追上来的那群人围着我的车砸了几个坑才离开。
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拉载印尼客人陈先生,他是准备去额济纳旅游的,在银川住一晚。我和他聊天,给他讲宁夏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他听得津津有味,于是决定不去额济纳了,搭乘我的车在银川周边转了两天。他说之前根本不知道银川是个什么样子,听了我的介绍对银川有了兴趣。后来我们成了朋友,他的亲朋好友来银川都是我接待。《人民日报》曾给我做过专访,称我为“流动的宣传栏,文化的活地图”。
年6月,我拉载一个女大学生去吴忠市找人,到吴忠后那个被找的人躲避不见,姑娘身无分文,人生地不熟,我只好又拉她回来。回来的路上,她断断续续告诉我因为感情问题,不想活了。悲伤激动下,她几次跳车,被我拉住。后来她又双手紧紧掐住脖子要自杀,被我按住。当时我一只手开车,一只手捏着她手腕劝解,从吴忠回到银川,报警后交给警察。虽然没有挣到一分钱,但是我救了一条命,感觉很高兴。
新:“文学梦”会一直做下去吗?
保:我从上初中时就开始喜欢文学,当时诗歌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年轻人都喜欢诗歌,海子、舒婷、汪国真等诗人成了我们的偶像。那时候我给学校文学社及各电台投稿,第一首诗歌发表在《中学生》杂志后,开始疯狂迷恋文学,结果导致学习成绩大幅下降,高中毕业后没能考上大学,遂自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后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新闻与文学专业。怀揣一纸证书却无就业门路,我决心走独立创业的道路。
我回家承包果园,干起了与兴趣爱好格格不入的果蔬农业,每日行走在田间地头,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挥舞锄头宛若笔走龙蛇。劳动稍歇,看书拽文,思绪漫游。年,我借款元入股某造纸企业,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年,由于效益不好,我退出了工厂,再一次选择了自主择业,开始了跑出租车。
无论在哪种条件下,我始终坚持文学创作,没有停过笔耕。迄今为止,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近百万字发表,现在是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银川文学院院聘作家。年夏天,在银川市文联的推荐下,我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
我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自始至终在坚持。有书作伴、文学为友,虽平凡,但幸福,文学是永远的梦想,会一直坚持下去。
新:宁夏的基层作家很多,关于这个群体,了解得多吗?
保:坚守文学信念的基层作家让我很感动,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有的是打工者,有的是农民,靠着对文学的热爱坚守着一份梦想。宁夏有一支由“80后”农民作家组成的创作队伍,他们自发成立的文学社团名叫“泥流”。他们笔下的文字生活气息很浓厚。虽然现在许多基层作家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写出的都是原生态的东西,也是最生动、最基本的东西,我认为还是具有生命力的。年有40名来自我区各市县的基层作家拿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鲁迅文学院创作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这些基层作家大部分整天为了生计奔波忙碌,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尽管如此,许多基层作家都在读书写作,忙于生计的同时坚持公益,坚守着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东西,他们中也有很多最美银川人或者行业先进。基层作家最大的困惑不是生活,而是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于挖苦嘲弄。交流的时候,有位农民作家说他写小说村里人都说他神经质。我开始创作的时候,别人也这样看我。但是等你做出成绩,他们的态度自然也就转变了。所以,只有默默努力。(倪会智/文)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保剑君 塞上文化活地图(个人的中国梦·传递基层正能量)
保剑君
40岁
银川市出租车司机
喜爱文学创作,出版了诗集《季节的呼吸》;边开出租,边传播文化,出版了新书《银川文化地图》。
的哥;作家“东写西读”;老银川文化传播者“保师傅”。
这些身份都属于保剑君。见到保剑君,他正在一个出租车公司忙着签售自己的新书《银川文化地图》,身边围了一票的哥,每签一本书,他都要把对方的名字在纸上先练一遍。
黑黑瘦瘦的脸庞,是每天风吹日晒跑出租的证明,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对话时喜欢引经据典的“酸习惯”,又让他在的哥群中与众不同。混着机油味的汗味和言谈举止中的文化味,这就是保剑君。
“地上一片带字的纸,都想捡起来读读”
40岁的保剑君,追逐文学近30年。出生在银川贺兰县金贵镇的一个村庄,高中毕业的保剑君算是村里“秀才”了,他却没有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选择了在家务农,原因是农闲时可以好好在家读书写文字。
村里人农闲时爱耍点钱、喝点酒,可是从来叫不动保剑君。当知道保剑君在家天天写东西时,大家嗤之以鼻,“庄稼人就该守本分好好种地,弄那个东西有啥用。”保剑君不爱反驳,那些冷言冷语听着虽然心里难受,但是阻挡不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就算是路边有张带字的纸,我都忍不住想捡起来读读。”
他的爱好得到家人支持,“只要喜欢就去做,总比耍钱、喝酒要好吧。”父母质朴的话让保剑君更有勇气。诗歌、散文,只要写了东西,保剑君就往外投,《诗刊》、《黄河文学》……渐渐地,各种著名的刊物开始发表他的文字,村里人看他的眼光也渐渐改变,“你可真是我们村的秀才呦。”
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保剑君自学了大专汉语言文学。大专结束后,他进了城里一家工厂务工,除了日常开销,每月的钱除了买书读就是投稿,“文学是个苦差事,挣得稿费有时候还不够纸笔钱,但是却能够带来心灵的满足。”
年,保剑君把自己多年所写的诗歌整理出来想出书,却颇有些犹豫,买书号、印书少说也得万把块钱,可家里实在拮据,怎么办?“想做就做吧,就当咱们今年不挣钱了呗。”妻子的一番话让他下定了决心,册的《季节的呼吸》出版了。
至今,保剑君已经发表了50余万字的各类作品,在银川市的报纸开专栏,专门叙述的士生活,还原一个真实的的士司机生存现状,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被银川文学院聘为院聘作家。
“的哥保师傅带您逛银川啦”
保剑君年辞去工厂的工作,开起了出租车。“为了感受不同的人生。”老保呵呵地笑,“开出租,创作时间更充裕,而且接触的人和事更多,有利创作。”每天下午5点到12点出车,其他的时间全部拿来看书写作。别的的哥一月能挣元,他顶了天就能挣个元。
年8月,印尼商人陈先生来西北旅游,原准备只在宁夏住一晚,第二天去内蒙古额济纳看胡杨林。偶然坐上了保剑君的出租车,短短20分钟,保剑君边开边聊,将银川鼓楼、南门的历史传说讲得头头是道。第二天,陈先生打“不走了,你带我在银川玩几天。”于是,保剑君又带着陈先生逛了两天。送走陈先生的那天,对方给了老保一个大大的拥抱,“保师傅,真像你说的,这里鱼肥水美、稻麦飘香,以后我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你们宁夏玩。”
这次经历,让保剑君感触颇深,文学与出租行业是可以相互交融的。自此,他更加用心地去搜集各类关于老银川的文化资料。“老屋的地上现在都没地落脚,全是各种书报。”妻子在旁边笑着补充。
年,保剑君在银川交通音乐广播做一期的哥的节目,现场就讲起了唐徕渠的传说。“干脆你给我做个节目,给开车的朋友特别是的哥的姐们多多介绍一下我们银川?”主持人当场建议。征求了台领导的意见后,交通音乐台推出了一档15分钟的新节目,名字就叫“保师傅带您逛银川”,讲述老银川的民俗、传说、典故、历史。
节目受欢迎的程度让大家都有点吃惊。由于下午4点钟是很多出租车交车的时间,“你这让我们很为难,交了车听不到节目,晚交又耽误做生意。所以就故意在加气的时候选队伍长的排,听完正好加完气交车。”一些师傅如此“埋怨”保剑君。
那时候,保师傅和银川交通音乐台,成为银川文化一张响亮的名片。年,因为种种原因,保剑君退出了这档节目,仍然有人向他打听,为什么这么有意思的节目不做了,也就在那时,保剑君心里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让出租车成为宣传银川文化的流动电台”
“您知道老鼓楼上的那行西夏字什么意思吗?”“您知道为啥银川也叫凤凰城吗?”……这些都是老银川的烙印,可保剑君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了解这些,他决心出一本关于老银川文化的书。
保剑君在一次作家研讨会上,将自己的想法和同为作协会员的保建国交流,后者又拉来了宁夏文化馆的冯小媛女士,三人一拍即合。为了保证文章资料的真实性,他们从文史馆找资料,寻找被埋没的古迹,拜访能够记得古老传说的老人……越是深入,越觉得紧迫。“很多古老的传说,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迹,都渐渐消失在现代文明之中。这让我们都很着急。”保剑君说。去年8月,保剑君腰椎间盘突出,每天疼得只能吃止疼片,严重的时候只能跪在沙发上整理资料,修改文字。成稿出来后,为了节省成本,三个人又分头校对,9遍之后才敢交付出版社付印。
《银川文化地图》的出版,在保剑君看来,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他希望更多的哥的姐能够看到这本书,“咱们开出租的接触的人最广,如果能够多给他们讲讲老银川的文化,肯定能激发大家的兴趣,从而去保护、去传承。”保剑君拿出手机给记者算了一个数字:一辆车一天客流量50人,多辆车,一年就有近千万的客流量。
打定主意,保剑君跑到出租车公司,摆桌子签名售书,每本书只卖成本价。“我的梦想就是让咱银川的的哥的姐都能开起文化车,让外地人觉得,咱银川真是个好地方。”
作者:朱磊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的哥出书分享城市文化业余从事创作将写长篇小说
7月15日,网友
的哥雪狐发帖称,银川昊顺出租车公司的司机保剑君出书了,并在公司例会上签名售书。的哥出书写什么内容?有市场吗?7月15日,记者找到了保剑君,听他讲述出书的初衷和内心的梦想。起念听人建议决定出书
7月15日下午15时,记者在银川市石油城出租车管理公司大院里见到了的哥——保剑君。晒得黝黑的他正在现场签名销售新书——《银川文化地图》,他媳妇段海梅在一旁帮忙搬书拿书。
今年40岁的保剑君是贺兰县金贵镇人,大专学历,职业农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曾在各类报刊、文学杂志上发表上百万字作品。最近6年,他一直在开出租车,被的哥的姐称为出租车行业里的“秀才”、“教授”。
一年前,受银川交通音乐广播电台邀请,保剑君进入直播间主持“保师傅带你逛银川”栏目。这个节目很受的哥的姐欢迎,节目收听率很高。有听友给他建议:“听着不过瘾,应该出本书。”听友的建议,让他有了写书的想法。去年6月,保剑君开始筹备出书,并力邀了两位合作者——宁夏文化馆馆长冯小媛和宁夏作协会员保建国。3人分工后,便紧张地忙碌起来。3人一边借阅资料、购买摄影作品,一边着手对材料进行整理编撰。起初保剑君把这本书的阅读人群界定为的哥的姐,后来他决定把这本书推广给更多市民,“让他们通过这本书更加了解这座城市”。
硕果两天售书多册
7月13日至14日,短短两天时间,3人合著的新书已售出多册。保剑君介绍,30多万字的《银川文化地图》,分民俗逸事、山光湖影、名胜古迹、大街小巷4个部分。在书里,他们极少使用文学语言,就是希望让大家都能看懂、记住书里的内容,真正做到老少皆宜。
编著这本书期间,为了考证和记录银川街巷的变迁,在近1个月时间里,他每天都开着出租车到处跑,只为拍下街巷的照片与此前搜集到的老照片进行对比。
采访中,一说到保师傅的这本新书,旁边几位的哥都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出租车司机遇到外地游客,他们总喜欢问银川的风土人情、旅游名胜、各种小吃等,有时候我们还真说不上来。这本书无疑是个指导。”
打算创作一部长篇小说
保师傅能认真且执着的去编著《银川文化地图》,这与家中贤内助段海梅的支持和鼓励密不可分。“曾经,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农民不好好种地偏要搞文学。”面对非议,保剑君听到后心里也失落过。但对他而言,读书和文学创作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内心的安宁,更多的是满足感。如今,面对任何质疑,他都可以坦然面对,依然坚持他的文学梦。
其实,保剑君家中还有10余亩土地,每到农忙季节,妻子段海梅常常一个人干农活。但这个女人,不论多委屈多苦,仍支持着丈夫的梦想。年,保剑君出版诗集《季节的呼吸》时,曾担心诗集没销路,段海梅鼓励“那有啥,卖不出去,送给亲戚朋友看看也好”。妻子的支持,让他有了坚持的动力,身边的邻里亲友也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尊重。
在保剑君看来,出租车是他的职业,而写作则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说,他开出租车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目前,保剑君已开始创作反映出租车行业工作生活的长篇小说——《右转弯,向前走》。“希望这本书能真实地反映的哥的姐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喜欢我们。”
他笑着对记者说:“文学就是一剂毒药,你一旦中了她的毒,这一辈子都割舍不下。”(《新消息报》记者赵锐张艳丽实习生王家其文/图)
终于被你滚到底了
END
声明
来源: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银川新闻网搜狐文化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