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很多词汇都是有通感的,正如撒哈拉让你觉得热,格陵兰让你感到冷,但若是一个地名和一种熟悉的香味联系在一起,除了普罗旺斯,类似的情况或许不多。
读书的时候,读过一本《普罗旺斯的一年》,后来还有两本续集,是一个英国人叫做彼得梅尔写的。我承认读完以后跟没读过一样,啥也不记得,但普罗旺斯这个名字,和一种叫做薰衣草的植物,由此被拴上了紧密的联系。
这个快节奏的城市社会,失眠的人很多,薰衣草有时被用来帮助睡眠。这种识别度极高的气味——没有什么负面的评价,顶多就是说“并不能改善失眠”——但因为这种或多或少的优质疗效,而被普遍感知和记忆。
薰衣草的单株是那样很不起眼的植物,植株矮,花又小,色彩又不浓郁;但正因为其整齐而简单,连成一大片的时候,同样高度上密密匝匝淡紫色的花朵,才会呈现紫色的海洋。我国的新疆伊犁和日本的北海道,都是薰衣草的主产区,而在很多年前,它们又都是从普罗旺斯引进而来。我们会略带诧异地发现,这三片紫色,是在北半球的同一纬度线上。
普罗旺斯在法国的地图上,是一个具象的概念,指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行省;是一个省,拥有着三种不同特质的景观,以致于你到了那里,见到了雪山,见到了大海,却也未必见得到紫色的薰衣草花田。于是,普罗旺斯又变得抽象起来,只有那片紫色的花海,才是纯正的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省最东边的大城市是尼斯,最西边是阿维尼翁,从尼斯去阿维尼翁有两条路,一条路走山,一条路走海。走海的那条路,经过戛纳,土伦,马赛,就是标准的蔚蓝海岸线;走山的那条,一路都没有一个认识的名字,山路十八弯,弯来弯去,上坡下坡,就见得到那许多紫色的花田,或许,这就是薰衣草之路吧。
其实,我一直对薰衣草不是那么执着,就好比我对油菜花从来不那么振奋一样。我喜欢单朵都特别有型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上都刻了光影画的那种,一如爱琴海边开得如火如荼的野罂粟。但来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又是一份特别,就好比在顾村公园看樱花和在京都清水寺看樱花,纯然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两码事儿,那样;在普罗旺斯,薰衣草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沉浸于生活角落中的,一份文化,和在南汇去看薰衣草庄园,然后回来的路上继续看着高架交通牌的血色拥堵,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离尼斯最近的国际枢纽港是意大利的米兰,比之法国唯一的枢纽港巴黎要近得多。我们从尼斯借了辆MazdaCX-5出发直接走山路,期待一路一望无际的紫色,结果却觉得始终走在波密的帕隆藏布峡谷一样。沿途的植被茂密,草木葱郁,有时盘旋着开上高高的山脊,极目远望,也只能看到同样高的山,同样密的林。路过圣十字湖的垭口,湖水是碧蓝的,反射着波光粼粼的星芒,有很多小船在湖里飘摇,是各种参与着水上运动的人们。这里也是沿途一个主要的观景台,但相比于西藏而言,湖太远,也太小,还没有雪山守护,景观实在难属震撼。
我们开始往瓦伦索勒赶,这里是普罗旺斯的主要薰衣草产地之一,整个一天从尼斯过来竟然只有在一个公路街心的环岛看到几棵点缀用的薰衣草,我们开始怀疑这个花季是否已经过去了。每年普罗旺斯最佳薰衣草的观赏时间是6月中到7月底,很实在的一个半月时间。跟樱花的一周,红枫的三周相比,薰衣草季实在是很长的。我们来的时候是7月中刚过,理论上依然在最佳时间,瓦伦索勒的薰衣草竟然还是没有太多踪迹,在进镇前几公里的丛林间,我远远望见一大片紫色,默默看了一下导航的位置,我觉得明天可以来拍一下的地方终于找到了。
▼古色古香甚至有些残破之美的瓦伦索勒
▼中世纪的时期,喷泉可能是一个市镇唯一一处洁净的水源,而不是现在认为的水景
瓦伦索勒是一座感觉颇有一点中世纪味道的古镇,街道也基本是单车通行。街角有古老的喷泉,沿街很多经营薰衣草制品的店面飘出清新洁净的香氛。从街上的人群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多观光客,有的只是慵懒地坐在看得到很远的风景的阳台上喝着啤酒吃着薯条的人们,他们或者是本地人,或者就是在这里住好几天快要成为本地人的人。由此判断,瓦伦索勒的游客接待能力实在不够,我也没有订到这里的房,而是住到瓦镇不远大概十多公里的另一个小镇,叫格雷乌莱班。
森林和田园的过渡就在瓦伦索勒镇子上,西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大片原野,薰衣草的产地,无论是景观花田还是生产花田,都位于此。我们按照箭头指向,进入一个规模很大的薰衣草农场,老板娘很客气地欢迎我们来玩,给我们吃农家自己做的食品,然后遗憾地告诉我们,她们昨天把薰衣草都收割了,对,就是昨天。今年的气候比往年热,薰衣草季节也提前了大约一周,如果再不收割,花都开了,精油就都挥发了,采下来的花也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我们于是才明白了,薰衣草最旺盛的时节,紫色花开,那时只能观赏;而经济价值在于其挥发性精油,生产时需要赶早采集,趁花满开之前。
我们还学会了区分Lavander和Lavandin,前者叫真薰衣草,长得矮小,精油味道极为刺激,药用价值大;后者为杂薰衣草,植株高大,精油味道清新好闻,药用价值相对较低。我们平时用的香包,精油,香皂,基本都是Lavandin,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薰衣草的观赏价值,其实远在杂薰衣草之下,太矮了,花叶也都不茂密。瓦伦索勒地区主要产杂薰衣草,而北面山区的索村Sault,主要产真薰衣草。所以薰衣草的景观,也基本都在南部地区从瓦伦索勒到石头城一带,北部的索村,我们就不计划去了。
就在农场之外,有一片非常繁茂的花田,恰恰是以前广告片中见过的最佳摄影机位。这里远处是丘陵,花垄由近及远一路向上延展,好似连接天际。这片花田规模不小,但无人收割,任其绽放,估计是为了旅游而设置的景观花田。夕阳西下,薰衣草们被勾勒出金色的边沿,和纯紫无边相比,更是多了一份温暖的意境。
格雷乌莱班和瓦伦索勒之间,断断续续发现了好多花田,多数是生产用的,或者花期未到,或者收割完毕,和周围景观的匹配也不如刚才的那片丘陵如此相得益彰。格镇似乎比瓦镇还要略大一些,但普罗旺斯地区很多小镇都并没有太多远道而来的游客,餐馆也都因为生意一般而早早打烊。这些小镇的人们,晚上都是属于家人的时间,而白天的集市可以看到更多当地的土特产,进而推测他们日常的生活到底在干些什么。香薰类,包括肥皂、精油、香水,或许是整个普罗旺斯大区的特色支柱产业,还有蜂蜜制品。当地人也喜欢吃很甜的东西,包括薰衣草披萨,真的好甜,吃一块好吃,两块就腻了。
瓦伦索勒地区已经是尼斯到阿维尼翁线路上更靠近阿维尼翁的一半了,从阿维尼翁出发也是有薰衣草一日游的大巴,从尼斯出发则没有,因为那一半基本没有花田可看。那些一日游的大巴最远的可能也就是开到瓦镇外面的花田和农场了,一般不会进瓦伦索勒就直接返回,所以瓦镇和格镇的住宿其实不是那么很景气。更多的一日游,会去看泉水城石头城,然后沿途的任意一刻来到塞南克修道院的正门前,拍摄一幅全世界都见过的“普罗旺斯薰衣草图”。这个塞南克内部白天是不让参观的(据说),我们到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多钟,又是一个夕阳西下。修道院也给参观了,内部非常简朴,没有任何彩绘玻璃,没有任何印花大理石,毕竟修道院不是教堂吧。门上用图案标识了入场规则,不许喧哗,不许穿短裤,手机必须禁音,如此等等,但不收费,也没有管理人员,大家需要自觉。塞南克的花田是不能进入的,幸甚,我想不然的话,天朝的婚纱党们估计会踩烂这片方圆几百平方米的小花田了。
整个沿途,遇到了很多小镇,有些虽然离花田很远,但薰衣草那种清新洁净的香气却每每从街角巷间传来。我并未很痴迷于这种香气,只是始终觉得这种香气很干净,或许是和它的医疗作用有关。从香水小镇格拉斯,到古城阿维尼翁,到梵高的故里阿尔勒,还有很多记忆碎片,容我慢慢整理。
▼薰衣草田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暗地里却有异样的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