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合作的O2O三维互动教师成长模式研究
(一)
来自浙江大学幼教中心的何黎明老师在疫情期间,在澳门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主任和老师们的支持下,开展广泛的合作,就自己工作特点和工作职责,结合疫情期间教师的工作内容,带着研究的意识做好指导工作,与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的老师们合作开展了课题研究。何黎明老师担任课题负责人的《防疫期间基于家园合作的O2O三维互动教师成长模式的研究------以澳门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家庭指导计划为例》(编号:QYZX),成功申报为浙江省教师教育“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年9月26日,疫情期间将近天的实践研究,就《家庭指导计划》的设计、实施以及对教师的成长研修等方面,何黎明老师和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课题组老师们面向全澳幼稚园教师分享了课题研究成果。
在此,作为课题负责人,深深感谢澳门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的全体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和丰富的智慧!
针对教师在熟知理念与实践行为间常出现的“脱节”、“断链”和“偏差”等不同步现象以及日常教师研训存在理论与实践研训不彻底、不同步或体验缺失的现象,本文以疫情期间教师设计《家庭指导计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防疫期间基于家园合作的O2O三维互动教师成长模式发生的机制、基于问题指导:推进问题解决,澄清认识的内地优秀教师Online互动指导策略、推动教师实践转化,促进理解的内地优秀教师Offline支持策略,最终从三个方面对成效进行分析,促进教师的成长。
疫情期间家园合作O2O三维互动教师成长
本文系年浙江省师干训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疫情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专项课题《防疫期间基于家园合作的O2O三维互动教师成长模式的研究------以澳门劳校中学附属幼稚园《家庭指导计划》为例》(编号:QYZX)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浙江大学幼教中心何黎明
一、研究背景:疫情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防疫期间,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众多幼儿园开展了“云陪伴”“云中小课堂”等旨在促进幼儿成长的各类在家庭中、通过家长来组织开展的“云项目”,即“家庭指导计划”。设计“家庭指导计划”成为教师当下重要的工作内容。
“家庭指导计划”反映出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把握、并运用理念,转化为设计行为(实践)的能力,考量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家庭指导计划”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化形式,是教师理念的实践场、监测区和评价台,背后反映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观点的扎实程度。
对教师而言,针对疫情期间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需要在认识层面上解决两个问题:
1.对“家庭指导计划”的定位问题。更强调随机性、个别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更凸显对生活资源的利用以及“随时随地”的教育,引导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避免“家长=教师”“幼儿园=家庭”的现象。
2.对“生活教育”和“儿童视角”理念的理解。即理解和运用“幼儿全部的生活内容和经历都是学习的内容”以及在尊重儿童兴趣需要、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个别差异和促进发展认知上,以游戏、生活、活动为基本的学习方式,重构儿童视角。最终能够在设计“家庭指导计划”中实践,理解理念,转化实践,实现“有理论的实践”和“有实践的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但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作者对近2个星期对幼儿园